教育部辦公廳關于(yú)進一(yī / yì /yí)步加強全國(guó)職業院校
教師教學創新團隊建設的(de)通知
教師廳函〔2022〕21号
各省、自治區、直轄市教育廳(教委),新疆生産建設兵團教育局:
爲(wéi / wèi)貫徹落實中共中央辦公廳、國(guó)務院辦公廳印發《關于(yú)推動現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(de)意見》《國(guó)務院關于(yú)印發國(guó)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的(de)通知》要(yào / yāo)求,根據《教育部關于(yú)印發〈全國(guó)職業院校教師教學創新團隊建設方案〉的(de)通知》(教師函〔2019〕4号)部署安排,現就(jiù)進一(yī / yì /yí)步加強全國(guó)職業院校教師教學創新團隊(以(yǐ)下簡稱創新團隊)建設有關事宜通知如下。
一(yī / yì /yí)、明确創新團隊建設目标任務
創新團隊建設是(shì)加快職業教育和(hé / huò)“雙師型”教師隊伍高質量發展的(de)有力抓手和(hé / huò)重要(yào / yāo)舉措,要(yào / yāo)按照“政府統籌與分級創建相結合、學校自主建設與校際校企協同發展相結合、個(gè)人(rén)成長與團隊發展相結合、團隊建設與教學創新相結合”的(de)原則,突出(chū)示範引領、建優扶強、協同創新、促進改革,結合當地(dì / de)經濟社會發展、産業特點和(hé / huò)學校骨幹專業(群),因地(dì / de)制宜做好省級、校級創新團隊整體規劃和(hé / huò)建設布局,與國(guó)家級創新團隊協同發展、組網融通,着力打造一(yī / yì /yí)批德技雙馨、創新協作、結構合理的(de)創新團隊,形成“雙師”團隊建設範式,爲(wéi / wèi)全面提高複合型技術技能人(rén)才培養質量提供強有力的(de)師資支撐。
二、強化創新團隊教師能力建設
創新團隊建設要(yào / yāo)把教師能力提升作爲(wéi / wèi)核心任務,加強專項培訓。将“雙高”院校等優質高校專業資源、國(guó)家級創新團隊建設模式經驗和(hé / huò)培訓基地(dì / de)特色優勢融合整合,形成符合創新團隊建設需求和(hé / huò)發展規律的(de)培訓模式和(hé / huò)課程體系。要(yào / yāo)重點圍繞師德師風、“三全育人(rén)”、教學标準、職業技能等級标準、課程體系重構、課程開發技術、模塊化教學設計實施等内容,突出(chū)創新團隊自身建設和(hé / huò)共同體協作的(de)方法路徑,通過全程伴随式培訓和(hé / huò)指導幫帶,全方位提高創新團隊教師能力素質。要(yào / yāo)優先保障創新團隊教師企業實踐,充分利用各級企業實踐基地(dì / de)和(hé / huò)對口企業,通過參加技能培訓、兼職鍛煉、參與産品研發和(hé / huò)技術創新不(bù)斷提升實習實訓指導和(hé / huò)技術技能創新能力,每年累計時(shí)長不(bù)少于(yú)1個(gè)月,且盡量連續實施。
三、形成創新團隊建設範式
創新團隊建設要(yào / yāo)突出(chū)模式方式、制度機制、構成分工等内涵建設,形成團隊自身的(de)建設範式。創新團隊成員應包括公共課、專業課教師(含實習指導教師)和(hé / huò)具有豐富工作經驗的(de)企業兼職教師,“雙師型”教師占比不(bù)低于(yú)50%。成員構成要(yào / yāo)科學合理且相對穩定,充分考慮職稱、年齡、專業等因素,調整比例不(bù)應超過30%。創新團隊負責人(rén)應爲(wéi / wèi)專業帶頭人(rén),具有較強的(de)課程開發能力和(hé / huò)豐富的(de)教改經驗,不(bù)得随意更換。國(guó)家級創新團隊負責人(rén)調整,需經省級教育行政部門同意後報教育部備案。要(yào / yāo)指導學校利用好校内外資源,全過程參與,逐段明确目标任務和(hé / huò)責任分工,探索形成創新團隊建設機制、運行模式和(hé / huò)管理制度。
四、突出(chū)創新團隊模塊化教學模式
創新團隊建設要(yào / yāo)打破學科教學傳統模式,把模塊化教學作爲(wéi / wèi)重要(yào / yāo)内容,探索創新項目式教學、情境式教學。要(yào / yāo)将行業企業融入建設周期,全過程參與人(rén)才培養方案制訂、課程體系重構、模塊化教學設計實施等。要(yào / yāo)适應産業轉型升級和(hé / huò)經濟高質量發展,按照職業崗位(群)能力要(yào / yāo)求和(hé / huò)相關職業标準,不(bù)斷開發和(hé / huò)完善課程标準。要(yào / yāo)打破原有的(de)專業課程體系框架,基于(yú)職業工作過程重構。要(yào / yāo)積極将職業技能等級标準,行業企業新技術、新工藝、新規範和(hé / huò)優質課程等資源納入專業課程教學,研究制訂專業能力模塊化課程設置方案,将每個(gè)專業劃分爲(wéi / wèi)若幹核心模塊單元。要(yào / yāo)做好課程總體設計,創新團隊教師集體備課、協同教研,分工協作進行模塊化教學,形成各具特色的(de)教學風格,不(bù)斷提升教學質量效果。
五、加強創新團隊協作共同體建設
創新團隊建設要(yào / yāo)加強校際協同和(hé / huò)校企深度合作,促進“雙元”育人(rén)。要(yào / yāo)按照專業領域,由若幹創新團隊立項院校、創新團隊培訓基地(dì / de),以(yǐ)及科研院所、穩定的(de)合作企業和(hé / huò)産教融合實訓基地(dì / de)共同組建協作共同體,建立協同工作機制,制定工作章程,成立組織機構,明确成員分工,加強人(rén)員交流、研究合作、資源共享,在(zài)團隊建設、師資培養、教學改革等方面協同創新。應充分發揮國(guó)家級創新團隊立項院校協作共同體的(de)示範引領和(hé / huò)輻射帶動作用,積極吸納相同專業領域的(de)省級、校級創新團隊參與,形成該專業領域的(de)創新團隊協作網絡,促進資源優化配置,推動專業教學改革。
六、加大(dà)創新團隊建設保障力度
各地(dì / de)各校應将創新團隊建設納入教育教學改革和(hé / huò)學校整體發展規劃,加強支持保障。應制定本級創新團隊建設方案、管理辦法,明确負責部門和(hé / huò)分管領導,出(chū)台支持政策,建立獎懲機制,把創新團隊建設列爲(wéi / wèi)對應級别的(de)重點科研項目,支持各級創新團隊開展教育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。鼓勵創新團隊通過校企合作、科研項目、社會服務等途徑積極籌措發展資金。在(zài)考核評價、職稱晉升、“雙師型”教師認定等個(gè)人(rén)發展,以(yǐ)及學曆提升、境内外訪學研修等專業發展方面,要(yào / yāo)将參與創新團隊情況作爲(wéi / wèi)重要(yào / yāo)依據,優先考慮。各地(dì / de)各校要(yào / yāo)利用好教師發展中心(培訓中心),爲(wéi / wèi)創新團隊建設和(hé / huò)團隊教師發展提供平台支持。
七、加強創新團隊建設的(de)檢查驗收
省級教育行政部門負責區域内創新團隊建設的(de)總體規劃、統籌協調,以(yǐ)及對區域内國(guó)家級創新團隊建設的(de)全過程督促檢查和(hé / huò)質量監控。學校爲(wéi / wèi)創新團隊建設的(de)第一(yī / yì /yí)責任主體,要(yào / yāo)保證建設質量和(hé / huò)效果。各地(dì / de)各校在(zài)創新團隊建設過程中,要(yào / yāo)突出(chū)可複制推廣的(de)團隊建設範式、團隊教師能力提升、模塊化教學模式運用、專業建設成果等重點任務。各地(dì / de)各校要(yào / yāo)建立本級創新團隊建設評價指标體系,對偏離目标任務、建設效果較差的(de),應實行動态調整。建設期滿後,要(yào / yāo)進行綜合評價和(hé / huò)考核驗收,經驗做法和(hé / huò)建設成果要(yào / yāo)凝練總結、推廣應用,不(bù)達标的(de)應視情取消項目承擔資格。
各地(dì / de)要(yào / yāo)按照要(yào / yāo)求切實加強創新團隊建設,及時(shí)梳理總結經驗做法,加強宣傳報道(dào),認真研究解決發現的(de)新情況和(hé / huò)新問題。有關情況及時(shí)報告教育部(教師工作司)。
聯 系 人(rén):教育部教師工作司 孫曉虎、吳國(guó)慶;
電 話:010-66097715、66097080;
電子(zǐ)郵箱:fzc@moe.edu.cn。
教育部辦公廳
2022年9月20日
文章來(lái)源:《教育部》
大(dà)洋教育自主開發了(le/liǎo)跨境電商、直播電商等實訓平台、課程、案例以(yǐ)及實訓實戰的(de)環境等相關教育資源,通過“企業實戰名師入校”、“學校教師入企實踐”等多種方式,将企業優質講師資源引入學校,幫助院校打造“雙師型”團隊,與學校、老師、學生和(hé / huò)企業共同構建新電商人(rén)才生态鏈,打造中國(guó)新電商“黃埔軍校”。
1+X 自媒體運營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師資培訓即将開班,誠邀老師們參加。